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软件开发行业已经将低代码开发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但在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依旧需要思考,如何开发出更多以客户为中心的软件。
各种迫切的需求要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应用程序,而这些需求往往来自一线业务,因此,低代码开发平台很容易被误解,认为它仅仅能在一线产品开发上发挥效用。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就真的太小看低代码开发了。
实际上,低代码开发不仅仅适用于一线产品。成熟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已经进入到关于IT的各个角落中,甚至包括数据库。
随着工作流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采用低代码数据库。而对于那些始终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驱动型企业,低代码开发平台则能成为一件非常“称手”的实时处理数据的工具。
什么是低代码数据库?
数据驱动型企业的目标是通过使数据集中、可访问和易于共享来提高流程效率和生产力但是,当面对一款学习成本极高的工具时,除了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还有心力交瘁。
若不是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缺乏使用强大但复杂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如 MySQL)所需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最终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使用电子表格等比较熟悉的工具。虽然对付一些较小的任务绰绰有余,但电子表格终究不是为处理大量元数据而构建的,企业受到的限制也会非常多。
低代码数据库是一种数据库工具,其用户界面非常简单,即使没有编程背景的人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来使用它们。
正如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来构建一款业务应用一样,用户可以借助直观的拖放功能来构建、迁移和管理这些数据库。看似固定的代码段并不会限制它的可扩展性,从自定业务数据库到成熟的数据分析系统,都能通过低代码开发来搞定。
用低代码代替电子表格,实际上是降低了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门槛,凭借创建整个数据库前端、抽象和自动化开发的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再到数据驱动就不会那么遥远。

轻量化的低代码数据库
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人有疑问:数据驱动往往是一些大型企业的特点,对于数据库构建和维护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大型企业有余力去开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光构建就挺难了,更别谈维护。
确实,现实情况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强大的企业级组员来投资其IT基础架构,因此也不会将构建数据库作为他们的主要业务目标,他们更愿意专注于能带来肉眼可见的利益的业务,而不是将宝贵的资源花在无休止的软件开发和维护上。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低代码在解决这一难题上,几乎能称得上是可丁可卯。低代码开发平台相比于传统的IT工具,它最大的不同在于其SaaS属性,低代码SaaS方法将IT资源从定期维护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它还显著加快了应用部署实施和测试的速度,企业无需大量软件开发和基础设施维护即可执行数据共享、存储和业务分析的操作。
另外,由于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可视化开发能力,在为IT人员减负的同时,也让业务人员能参与到软件开发中,以及去创建一些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日志分析:可以以高效的方式存储、处理和呈现日志数据
产品数据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创建用于库存管理的数据库
记录保存:创建数据库表以跟踪公司会计记录和操作,无需依赖开发人员
客户交互:在一个集中的地方使用数据丰富的表单收集客户数据、交互和流程
原型设计:低代码数据库可用于构建原型和测试工作流程

企业能否完全依赖低代码数据库?
如果想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速度并且降低成本,低代码开发平台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低代码就是完美的,但对于现阶段的企业数字化需求来说,低代码足够覆盖这些需求。
企业能否完全依赖低代码,还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专业代码定制:低代码平台中的模块化组件可能会限制应用程序定制。如果是一些标准的应用需求,拖放式操作会大大降低开发应用的难度,但是对于一些个性化的功能,还是需要有代码介入的。
有限的集成和API:通过低代码构建的数据库应用,能否和现有的系统顺利的集成?能否顺利地进行数据迁移?另外,API的缺失也会让未来的构建、迁移计划造成阻碍,甚至让简单问题更加复杂化。
供应商:供应商靠不靠谱,是一些企业很容易忽略的一环。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供应商很多,其特点也各有不同。若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的应用程序被锁定在特定的云产品或服务器中,其扩展性也会大打折扣,在应对业务挑战过程中反而变得不够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