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低代码成为智能产业圈的一大热词。不仅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开放其低代码产品,国内外的低代码平台融资也动辄数亿。当你路过机场,你能看到某低代码公司投放的巨幕广告;线上观看今年微软Build大会,你也能看到它也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低代码平台Power Platform,证明了低代码风靡全球的魅力。
低代码自诞生争议就喋喋不休,看好的不少,唱衰的也不少,天生自带网红气质,黑红黑红的,又黑又红。这边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刚刚高呼,低代码将“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那边,关于低代码是“行业毒瘤”的论调也甚嚣尘上,认为低代码贬低程序员价值,也让开发应用难以维护测试。
一边“人人都是程序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丰田卡宾都在用”这样的宣传铺天盖地;另一边,关于“生成一堆屎一样的代码”、“找bug不方便”、“企业创新毒瘤”等吐嘈声也不绝于耳。
是变革生产力的工具,还是噱头与伪需求并存的“行业毒瘤”?
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场景,低代码开发平台整合了低代码开发的技术和自身的资源,从业务需求中抽取逻辑本质,将抽象概念模型化,提供组件化开发设计的功能,让开发者可以快速完成企业级应用的开发。
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了大量的组件化开发工具,并提供了扩展库、框架或平台,易于拓展,具备较强的通用性,极大地满足了个性化的开发需求。比如,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的多种API,可实现集成不同平台功能的开发需求。在平台模式的支撑下,企业之间可实现无缝协作,自主协同开展商业创新活动,帮助用户构建各类应用,实现业务变革。

低代码开发的意义在于何处?
除了对业务人员友好,不同于传统的软件开发平台,云架构中的低代码平台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迭代能力,能够支持微服务架构及容器化部署方式等。因此,低代码具有降低开发成本和门槛、快速交付和迭代、打通信息孤岛等特点:
?降低开发成本和门槛:第一,比起昂贵的标准化软件,低代码平台本身的产品费用显著更低。第二,低代码开发平台通过模块封装,大大降低了开发应用程序的难度,节省了IT部门的开支。第三,应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许多数据统计、收集、分析的功能,将行政人员从重复、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该部分的人力成本。

?快速交付和迭代:传统软件属于已定型的产品,缺乏定制属性,企业如发现部分功能较难使用不便进行调整,需要提交需求由软件厂商进行评估,流程一般繁琐复杂且响应不及时。低代码开发平台满足业务人员即时的修改需求,且不必需通过IT部门来实现,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后续更新迭代更为便利,能快速响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加速商业创新。
?打通信息孤岛:企业通常有OA、HRM、CRM、ERP等多套系统,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互通的问题,低代码使得同一个低代码工具/平台可以开发出不同业务的软件应用,能天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此外低代码平台通常具备“连接器”模块,可以很好地将企业已使用的多套软件集成打通。
?赋能初级IT人员:在低线城市IT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流动性大,且企业无法负担、实施、运维较为高级的Oracle、SAP等重型管理软件,企业数字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低代码平台能充分赋能初级IT开发人员,从解决业务中较轻、较分散的数字化需求开始,带动低线城市数字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