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公司决定要上ERP或换掉ERP时,说明这家公司现有管理层已出现危机感,管理问题日益尖锐化,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状态。
当我看到贵阳中航紧固件后感觉认知出现了紊乱,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中,现有系统也正在发挥作用。其负责人也看出了我的疑惑,便说:“现在的平稳有序发展说明之前管理者极具发展眼光,2010年引入了ERP管理系统让企业能够步入正轨,但现在我们也要秉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念为企业保驾护航,不能总吃老本,不能等企业出了问题再来解决问题,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有可能整个房子都是蟑螂了,我们想让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我觉得星城这种低代码平台比较符合企业这个发展状态。”

没想到,一次贵州之旅,颠覆了对ERP的一些认知。 以往很多客户是遇到管理问题才会想着引入ERP去解决管理问题,但往往因为管理问题导致项目流产,ERP系统很多时候并不能在管理恶劣的环境中独善其身,是依赖于企业管理环境而生存,如果寄望于ERP系统来调整管理上的问题,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当企业运营良好的状态时引入ERP系统成功几率大大提升,天时地利人和,人力、财力缺一不可。

当然挑选合适的ERP成功几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全球最知名的ERP软件商之一——SAP,都有相当高的使用门槛,但很多企业的车间工人,很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根本不会用ERP,教也教不会。
企业老板就会觉得“上了ERP以后不会操作,跟不上有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一样并没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业务场景和需求也会随时调整。另一边,ERP提供的方案和模板却有自己的流程和逻辑,很不灵活,企业必须去服从于ERP,这点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例如在日常经营中,很多企业时不时需要雇临时工,后者提供不了票据信息,这样的支出就没法录入财务系统,然而雇临时工,对很多民营企业是个不可避免的情况。
现在,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但凡要上点“新业务”,但凡要提升下管理效率,首先考虑的是“数字化工具”,而这数字化工具就是一个个应用系统。
这次14亿人口普查全国700万普查员上岗第一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方式数据直接实时上传曾经“填大表”的方式成为历史。
Gartner预测:到2021年应用开发需求的市场增长,将至少超过企业IT交付能力的5倍。
这预测很说明问题,传统软件的开发方式和交付能力,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软件需求这些需求海量、零碎、善变原有应用开发,按项目交付方式。
项目开发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专业人士、专业团队操盘,有保障,但是问题不少:开发周期长,价钱还很贵,系统改造成本高,人迁就系统,万一遇到不靠谱的“伪专业团队”,无法按质按量交付或者上线后漏洞百出就成了大坑。

在厂商提供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上,已有不少预制好的模块,包括:功能模块、流程模块、场景模块...每个零散模块功能独立,就如同:卫生间模块、厨房模块、阳台模块....
然后开发者“按需”重新组合排列模块,如同拼积木就能构建出一个“新应用”。开发过程简单直接,拖拖拽拽、拉拉扯扯就行。
这就是低代码最重要的优势:低成本、低门槛。

低成本意味着省钱,而低门槛的意义就更大了。
因为开发门槛低,用低代码,能快速就能搭好一个应用,所以有什么新需求,他们能快速上线或调整相关应用,非常灵活。
这一点非常对中小企业的胃口,企业不应该急于追求一步到位,考虑到业务的变化,流程也不会一成不变,最好能保持灵活性,随时组合、随时拆散。
而且过去技术人员在开发时,未必能很好理解企业需要什么,但现在用低代码,业务员自己也能开发,效率和实用性就得到了很大提升。
除了开发门槛低,使用门槛也非常低。仅需简单培训员工就能掌握使用,星城低代码平台的这些特点很好满足了他们对组织管理和业务数字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