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快制胜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成功步入数字化转型征程,低代码是不容错过的趋势。89%使用低代码平台的企业表示,疫情加速了他们对低代码技术的使用;8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对于开发人员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7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依靠非技术人员来缓解IT部门的压力。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他们急需一个能快速达成目标的工具或者手段,满足业务高速发展需求,这是企业极力拥抱低代码的最根本原因。
换言之,企业选择低代码,是因为“别无选择”。通过低代码开发,企业可以提升8-10倍的开发速度,进而大幅降低总体成本。过去,很多CIO埋头苦干,集中于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通过SOA架构以及技术中台实现业务层面的革新。但事实上,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他们更希望通过应用驱动,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标,而低代码趋势为企业打开了一扇门,带来了新思路。
另外,低代码开发实现了技术的“普惠化”,把主动权交给业务人员。通过低代码平台,业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为业务赋能;也可以和IT人员无缝沟通,一起快速开发应用。

采用低代码平台不仅降低了开发难度,还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和其他企业级应用彻底打通。随着近两年的探索与迭代,产品架构与设计能力的提升,低代码由组件、模块的无代码化向集成的平台形式转变。
之前,低代码更多作为工具帮助研发人员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部分模块的重复工作,随着可复用模块增加和云计算、微服务架构等技术的发展,通过平台架构设计和引擎的开发不仅为IT人员减少了开发中重复造轮子的境况,也为业务线上没有IT技术能力的员工提供开发应用的能力服务。随着低代码服务在向各类细分行业的深入发展,其可拓展性和灵活度也得到了提升,复杂度、灵活度更高,能够支持广泛场景的复杂应用开发,自定义的能力与品类完整度也不断升级。
比如在一些数字能力更新较慢的研究院所,虽然拥有自己研发的信息平台,但大多数项目依然习惯纸质管理,数据处理与数据存储是这类院所主要的困扰。在选择了低代码平台进行数据录入后,可以实现数据处理效率的升级和数据自动备份的能力,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的投入。
对于一些业务流程较复杂的企业,使用低代码平台的流程功能,可针对性的设计符合企业特色的管理应用,将不同业务线的任务、人串联起来,业务流程可视化、业务负责人可视化,基于透明的业务,业务与人、人与人的协作更加高效,节约业务流程的时间、管理成本。

低代码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目前低代码主要的发展路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表单引擎驱动的方式,一种是基于aPaaS平台的模式,两种低代码平台的发展模式受限于模板、生态、可扩展性等因素,都不适合用来从头开始构建厚重的企业核心数字化系统。这也是低代码平台的能力边界,除了自身边界带来的限制外,在低代码平台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要解决的难题。
1.市场教育。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如何让原本关注具体场景SaaS产品的用户群体转而关注能力更通用的低代码平台,是所有从业者需要面临的问题。引入低代码会改变一些企业的现有工作流程,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阻力可能会较大。
2.需求匹配。市场教育的难关过了,对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来说,低代码厂商需要升级多维度的功能,匹配用户的各类细分需求。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每家的需求与痛点不同,比如政府、金融等一些对信息安全看重的企业会在意私有化部署的能力,一些企业会看重低代码平台产品性价比与功能的匹配。这些不同的诉求下,低代码平台需要将功能的丰富与性价比等维度进行不断迭代。
3.底层架构模型完善。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使用的传统DevOps流程,低代码的一站式应用会对一些传统DevOps流程及规范形成挑战。低代码产品相关应用主要涉及到各种引擎、数据库等中间件,底层架构需要更加灵活的微服务架构,使得低代码可以更好地完成二次开发和应用拓展。
4.职业角色的重新构建。对于低代码服务的管理人员来说,需要立足于业务,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业务场景工具化。对于使用低代码平台的人来说,使用也会有对技术能力的需求。